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萍乡巫傩面具造型艺术
作者:余珊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傩文化 萍乡巫傩面具 中国民间艺术 造型艺术 
描述:素有“中国傩文化之乡”及“中国傩艺术之乡”的江西萍乡,据史料记载其地处巫风盛行的荆楚、吴越一带,是中国巫傩面具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巫傩现象正是其文化的显著特征。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其中又以巫傩面具的造型简练古朴、色彩神秘凝重,而呈现出独特的原生态的艺术气息,令我激动不已,激发我田野考察、探索研究的极大热情。在萍乡考察期间收集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对萍乡傩文化专家的访问,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珍贵的原始素材。 近些年来,尽管有不少学者表现出对萍乡巫傩面具的关注,但多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很少从民间艺术的范畴探讨萍乡傩面具艺术的造型理趣及装饰符号所体现的人的本原的信念和审美心理。本文将从傩文化入手来定义傩面具的价值,从民间艺术的角度深入研究萍乡巫傩面具造型艺术中蕴藏的人类初始的审美力量与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构成形式的体现。籍以将萍乡傩面具造型艺术的研究引入到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的范畴,并试阐述萍乡巫傩面具艺术体现的文化意象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揭开萍傩面具神秘的面纱,激发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欣赏和传承,并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巫傩面具文化和巫傩面具艺术。
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特征及符号圈研究
作者:陈俊宇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表现特征 艺术符号 面具 传承模式 审美文化 符号圈 
描述:萨满面具、藏巴面具、傩面具艺术符号为主体的中国面具视觉艺术符号作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以其狞厉威猛、古朴稚拙的形态和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研究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构建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是探究其蕴含的民族文化,了解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促进各民族文化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因此,研究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特征及符号圈中的符号规则、审美特征、文本特征、整体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探讨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传承与应用,在保护传承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同时创造艺术化的生活。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围绕萨满面具、藏巴面具、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探讨并得出了萨满面具艺术符号五种表现形式的符号内涵:用于隐己屏障、祈祷、献供、求福、谢神的狩猎面具;用于祭祀、治病、追魂、驱邪、求子的跳神面具;作为神祗象征的供奉面具;灵魂观念所反映的丧葬面具;用于驱邪求平安、娱乐的民间娱乐舞蹈面具。三个方面的表现特征:造型简化、稚拙到精美;材质丰富、工艺多样;色彩明快、千姿百态。三个方面的审美内涵:以泛宗教观念为中心的神灵美;对宗教的虔诚和对氏族的责任激发萨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显示的艺术审美性;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的形式美。探索并得出了藏巴面具视觉艺术符号表现形式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审美特色:消灾驱邪、祈祷福寿吉祥的羌姆面具;护卫佛法和修习奉行佛法之人的悬挂面具;表现人类真善美假丑恶的藏戏面具。藏巴面具五个方面的表现特征:造型夸张与写实;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象征性丰富;装饰繁密、完整而精致;多层面的对比与和谐统一;鲜明的宗教性。三个方面的审美特色:性格力量上的力度美、人性的世俗美、氛围的意境美。探索并得出了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表现特征和审美特色:造型狞厉与阴柔、色彩从单一到斑斓、装饰繁缛有致与雕刻精细、二元结构特征;审美特色:人神的沟通符号、从实用美到世俗美、真善美的伦理道德、释道中的文化思想。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探索并得出了其文本多语性和复杂性的要素特征;审美文化的多语性和整体性特征,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的审美体系;得出其符号圈的结构特征:不均质性、不对称性和边界性,构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圈中审美文化的“中心—边缘”体系;两种符号运动方式和四种审美运动关系:“中心←→边缘”和“穿越边界”两种方式以及串联运动、反馈运动、迭加运动和并联运动四种运动关系;四种审美运动方式:审美文化延续、审美文化还原、审美文化融合和审美文化共生。研究得出了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传承模式与传承应用:师徒作坊传承、宗教传承、族内传承、节日活动中传承及文体艺术活动传承;应用:保护式传承并组成演出团体;利用式传承,把面具运用到现代特色旅游商品包装;数字化图形设计传承,通过数字化技术把面具艺术符号的信息保存并开发利用;创新式利用传承——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使这种古朴的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延伸其发展领域。
傩面与能面艺术的审美比较
作者:李梦影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比较 傩面 能面 
描述:面具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现象。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是面具产生的心理基础,而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部落战争是促使面具萌芽的重要现实动因。可以说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的狩猎活动和部落之间的战争、对大自然产生的图腾崇拜以及巫术仪式等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面具文化。外观粗鄙简陋的面具曾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今随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面具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愈来愈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重视。在面具研究日益深入的语境设置下,我们有必要把中国面具与世界各国面具置入比较视阈,展开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以期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水平上认识和把握中国面具的特质,推进我国傩面的研究、保护和发展。日本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在工艺美术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对其国粹能面艺术的研究更是出类拔萃。随着中国傩文化热的兴起,很多学者发现,中国面具与日本面具特别是傩面与能面的起源有着深刻的源流关系。既然作为近邻的国家,在面具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早期的文化艺术方面存在密切的交流,那么我们极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在艺术审美上对二者进行横向的分类比较,究其流源,探其发展。而目前相关著述和论文主要侧重点在傩面、能面在其各自领域内的分类、艺术特色及发展,鲜有著述将有渊源关系的同属于面具艺术门类的两者进行对比讨论,再根据其分别蕴含的宗教内涵加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影响研究和平行比较法,对傩面和能面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力图更深刻、全面和清晰地镜鉴其异同之处,判断两者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的傩面具研究发展做出贡献。无论傩面还是能面都具有庞杂的分支,本文在对两类面具的发展流变和研究现状做系统的阐述之后,重点将两种面具做分类上的比较,再择取其中主流,从风格、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艺术审美特色之比较。通过对比论述,解释其造型蕴含的不同宗教民俗内涵以及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对面具的影响,最后根据两种面具的现状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期得到清晰、理性的对比结果。在由表及里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对待这两种面具艺术,在新时代品味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发掘其新的光彩。
萍乡傩面具艺术的现状研究与创新开发
作者:倪倩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萍乡傩面具 傩文化 艺术特点 创新开发 
描述:萍乡地处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的管辖范围,连接吴楚两地,整个文化划分属于楚文化范畴之内。萍乡傩面具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东西傩的一大中介点,对于研究黔、湘、粤地区的傩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萍乡傩面具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技艺古朴、是中国傩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文章首先深入研究了萍乡傩面具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对傩面具的造型、色彩、装饰等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萍乡傩面具手工艺目前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从萍乡傩面具创新的必要性出发,客观总结出萍乡傩面具未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针对萍乡傩面具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萍乡傩面具现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要保护传统,继续延续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保护萍乡傩面具手工艺的继承人,发掘传统精髓,不断提升萍乡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核和内涵;二、是创新开发,在发展萍乡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要重视文化品牌建设,树立萍乡城市文化品牌,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傩面具文化企业,通过创新设计使得傩面具艺术重新被人们认识,创造传统艺术生存的新土壤。并进行市场创新,为发展萍乡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市场渠道,提出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拓展方向,即:树立萍乡傩文化城市品牌、与萍乡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旅游纪念品企业、研究装饰市场的需求、建设特色面具博物馆等。
中国傩面具的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翁利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艺术表现 社会功能 民间信仰 傩面具 
描述:中国傩面具是中国民间巫祭文化——傩的重要物化形式,具有民俗与艺术研究的活化石意义,包容并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为民俗性、艺术性与宗教性的统一。 作为原始艺术的最重要的造型形式,它是在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在审美感觉产生之前,由原始狩猎巫术、万物有灵观、图腾崇拜、头颅崇拜等多种文化与信仰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孕育产生的。其中,狩猎驱逐巫术是傩文化产生的主要源头,万物有灵观使神灵观念得以产生,图腾崇拜使神灵观念得以形象化,而头颅崇拜则导致神灵面具化。 傩面具方相氏造型在上古的傩祭仪式上的基本样式是图腾物与巫师形象的相互结合,即以图腾物熊作为主要造型元素,与“双瞳四目”的巫师形象相结合。 在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基本元素中,传统的成分占有着极大的分量,显示出它鲜明的民族特征与艺术魅力。傩面具在其传承发展的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文化发展背景以及传统内涵与造型元素的不同,故而所形成的艺术样式也多有不同。傩面具的造型为广大民众的审美价值观所决定,而中国传统美学与民间审美取向则又决定着民众审美价值观的产生。 中国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等,由此也带来了审美观尤其是价值观的改变,使得傩面具的制作也产生着或显或隐的变化。傩面具在当代的发展趋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在造型内容上的改变,即向艺术化发展,同时加强傩面具的民俗符号意义。二是傩面具造型形制的改变,即适应商业化应用的趋势,并具有加强其观赏性、多用性的特征;三是傩面具造型手法的改变,与现代绘画雕塑技法相结合,无论是在整体的造型还是在局部的描画雕刻中都有意识的注重表现面具角色的性格特征、情绪刻画等,强调个性化特征。 傩面具的社会文化功能包括除凶辟邪的镇护功能,民间信仰的传承功能,审美情感的寄托功能和开导训诫的教化功能。从分类来看,傩面具艺术造型表现形式分为具象写实型和夸张变异型两类。其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和写形传神,色彩与图案装饰,雕绘结合与阴、阳刻结合等几种方法。傩面具艺术造型表现为在直觉体悟上的写意造型和以全面视境为原则进行适合造型等规律。傩面具艺术造型具有程式化、装饰化、象征化、典型化的特征。 傩面具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表达,追求表达对人类情感的传神描绘。傩面具来源于民众生活的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民众精神上的需求,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多元文明的当代,文化背景下,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傩面具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李海平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审美特征 傩文化 文化内涵 傩面具 分类 
描述: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巫术仪式,是原始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明清,傩文化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傩祭——傩舞——傩戏的衍变过程。佩戴面具是傩戏表演的典型特征之一,面具是傩文化中最具象最直观的象征符号,因而也就最直接地反映了傩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兴衰历程。我国傩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直到今天,以贵州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包括贵州全省、云南东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北部,仍然非常流行傩戏和傩舞。傩戏和傩舞是当地众多民族用来祈福消灾、休闲娱乐的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些悠久丰富的傩文化资源为当前傩面具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傩面具虽然是一种特定文化氛围的产物,但就其本身的造型而言,不失为艺术世界的珍品。傩面具风格多样、造型丰富,它通过典型化、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法和一些象征性的装饰符号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并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颜色象征体系勾画出艳丽瑰奇的色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使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面具艺术的长廊,获得了无穷的艺术美感。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还...
《傩·面具》中傩文化符号与电子音乐技法结合的探索
作者:邓凤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元素  融合 文化符号 电子音乐技术 
描述:在当代音乐领域,作曲家们为了让自己的音乐更具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寻根性,常常将本土文化符号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这是大多数作曲家们一直所追求的,也是作品一种更深层次的感染力所在。然而,电子音乐技术与文化符号如何融合,怎样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总结的问题。显然,电子音乐与文化符号的融入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使电子音乐技术与文化符号之间有更深层次的统一和融合,使两者相互交融、渗透、形成完美的艺术统一体。青年作曲家王铉的作品《傩·面具》这方面的探索和艺术实践给予我们诸多有益的参考借鉴作用。本文对作品《傩·面具》中民族打击乐、民族人声与电子音乐结合运用的具体分析,通过多种创作技法和理念对声音展开方式、声音与面具造型的交互两方面进行研究,展示了作曲家如何将具有傩文化符号的声音与视觉元素与电子音乐进行渗透、交互和融合。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对“傩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作品中所运用、继承、衍生的傩文化元素,以及作品中对具有原始傩面具文化符号的视觉艺术、民族声音元素的使用进行阐述。第二章是现代创作技法对具有傩文化符号声音的重塑和重组进行实例分析与论述。第三章为傩面具以多媒体艺术形式与声音的结合来重新展示傩文化音乐艺术。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展示了该作品音乐创作技术与具有傩文化符号的各种元素是如何表达“傩文化艺术”,形成了新的艺术“语言”,并体现了作品中傩文化符号与电子声音结合的写意性和虚拟性,以及原始性素材不断转向现代化的过程。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具体分析总结,揭示了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们不能只“带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面具”来进行音乐创作,而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本身与文化符号有机的融合。不能只追求形式化,要在音乐内部找到一个技术与文化理念相互有机融合、渗透的支撑点。
傩面具的美学审视:以湘西傩面具为例
作者:李霞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傩文化 美学风格 湘西傩面具 艺术表现 审美形态 
描述:傩面具在湘西傩文化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是傩祭仪式与一般巫术仪式分界的标志物,也是湘西民间艺术的一种传达方式。它积淀着湘西千百年来神秘的巫傩文化观念,也凝聚着历代湘西民间手工艺人的群体智慧。在湘西人的心目中,傩面具就是神。因此,有关傩面具的研究,已成为湘西学界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对湘西傩面具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傩面具置放于整个傩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展开,至少也得将其置于湘西傩祭仪式、傩戏的文化背景中,决不能将其人为地孤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研究对象的实质,也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显得血肉丰满。为此,本文虽然是从美学分析的角度切入,但并不局限于美学方面的分析,而是将其置于湘西傩祭仪式与傩戏的背景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以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掘进自己的研究深度。因此,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湘西傩文化与傩面具之间的关系,探讨湘西傩面具的历史变迁及其制作经验,为本文的美学研究铺开一个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在第二章中,则集中探索湘西傩面具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所包含的美学因素:原始因素、写实因素和象征因素,接着再从其创作方法的角度对湘西傩面具的所具有的种种表现方法进行探讨。这里,我们将湘西傩面具的创作方法归纳为摹仿与超越、夸张与变形、程式化等三个方面。在最后一章中,我们集中探索了湘西傩面具的美学风格。我们将它的美学风格概括为幽默、狞厉和优雅三个方面,并分别对以上三种风格形态的表现和社会功能以及文化意蕴等内容进行思考。总之,我们认为,湘西傩面具不仅是湘西巫傩文化观念的载体,也是湘西人审美意识的传承,其间既有湘西人原始神秘的文化意识的积淀,也有湘西人的社会人生观念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湘西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敬如神在:柏堡傩文化生态研究
作者:陈圣燕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柏堡 
描述:柏堡是笔者在2004年与2005年调查的一个村庄,笔者在那里生活了近5个月的时间,因为村庄在吴姓入居前就有棵大银杏树,本地俗称白树(音讹为柏树),因此取柏为名。当地称呼村庄为堡,因此匿名为柏堡。柏堡的傩因其特殊的宗教仪式、艺术形式及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头人制,被称为是民俗研究的“活化石”,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有的研究者眼里柏堡的人民甚至成为“最后的汉族”之镜像。 可以这么说,柏堡的傩和人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沦为政治中心的边缘以及现代文化的“另类”,正渐渐转化为文化的“他者”。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他们的问题意识启发下,采取综合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对历史的追述,依据文献进行合理分析和想象并复原其历史情境。通过与田野调查的互动比较,试图以对话的方式,使现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状态在合适的时刻和地方嵌入历史,还原于经验情景之中。从历时性的历史长线中找到变迁的关节点——关键人物、事件,以点带面,展开共时性的分析探究。力求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柏堡的傩做逐一透视分析,探究傩现象背后的人的思想和思维,以及围绕它所展开的各种社会关系,分析其中不同利益者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内心世界,反思文化在社会知识和身份建构中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展开话题,从而引出隐藏其中的问题。文章结构安排大体如下: 第一章,从长时间段考察柏堡文化生态以及对村落风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分析,提出论点——神居何所?本文认为,傩的发展历史是地方身份认同的方式,是其自身在地化、土著化的过程,也是圆融自足的文化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家族精英在造神过程中起着的重要作用。傩是信仰的“在地化”和“民俗化”,“神”的存在只有在一定的结构体系之内才产生意义,与地域内的族群共同体——宗族势力扩张相辅相成。 一、家族和风水:分析如何赋予自然山水以意义的符号过程——风水学的解释以及风水空间的形成与作用。通过对家族在一千年时间里对柏堡地区的争夺历史,探讨家族的选择性记忆。 二、傩源与傩庙:通过对嘉禾地区的祭山与传傩关系的分析,探讨嘉禾地区傩发展中地方身份认同的作用及其在特殊时期里的变化。从傩神庙的三个不同位置,结合家族精英与事件,分析傩神庙的功能与变迁。 仪式、家谱、修庙是掌握资源的精英和其他各个阶层提高社会或政治竞争力的一种软性文化战略与战术,经过多种洗礼,转化为一种民间信仰和民间知识,成为乡土社会一股重要的文化整合力量,成为区域群体意识认同和文化象征。事件冲突是实践和空间上发展的一种动力,傩是宗族扩充势力范围的手段。 第二章,通过对柏堡傩神系谱的考察和考证,从传神的角度去理解民间艺术风格,敞显本文的第二个论点——民神杂糅。“近戏乎非真戏也”体现的是仪式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在娱人的同时达到娱神的目的,神、鬼和人并不是两分的,在某些时候或特殊的空间,他们可以在特别的人身上沟通融合。艺术性的表现是为了突出神的存在,神的艺术并不一定华丽,总是以最简约的手法,达到最大调动参与者情感的作用,使之感觉到神的伟大。艺术之神并不仅在于艺术本身的意味,更多地取决于参与者的内在情感。艺术之神由一定的细节决定,细节只有熟悉的人们才可以感受,习惯性欣赏体现了艺术的内在张力,凸显神圣、神秘、神奇的魅力。 一、傩神探源:通过考证傩神太子以及八类傩神的身份,柏堡傩神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入探究柏堡傩神的结构体系与象征意义。在古代中国关于天、地、人、神(鬼)的普遍知识,即将这个宇宙当成浑然合一,笼罩一切的整体,并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秩序感。祀神(沟通天地神人)、祭祖(沟通祖先与子孙)、事鬼(沟通祖先与鬼,鬼与人、神与鬼)的祭祀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形塑着傩神的谱系,延续了先秦“民神杂糅的传统”之文明因子。 二、傩的艺术与传神:从傩艺术的三个方面——傩面具、傩音乐、傩舞入手,分析民间(乡土)艺术的特征与作用。美是由文化过程产生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艺术美化或强化的目的,都是要使人成为仪式中的神或感受到仪式中神的降临。艺术性是为了人的神性化、神秘化、神力化。 第三章,通过对柏堡傩事组织——头人和伯的身份与象征的考察,以及对傩事活动的深描,探究各在场因素的特征,得出本文的论点——敬如神在。柏堡的傩是仪式性、象征性、实在性的合一,没有抽象的神灵,神灵同于人,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神的存在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敬神是为了规范人心。仪式是进行宣传和教育的媒介,“神”是共谋的结果并以复数的形式存在——灵验的神又反过来影响人。娱乐性是为了释放神圣约束,寓教于乐中。因此“神”是具体范畴的存在,不可泛化,否则可能导致范式失效。 一、傩事组织:分析头人与伯的身份角色的关系,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深层象征价值,探寻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以及变迁。头人、伯以及族人在这仪式中各自扮演着合适的角色,自觉地移情入神,深耕化、内敛化为人的社会记忆形式。 二、傩事仪式:试图通过对开光、打醮、跳傩、圆傩等仪式的描述,理解仪式在家族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分析傩过程中技术层面与信仰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在民间与传统相融合,信仰层面上升为儒家的意识形态。 傩文化与历史区域空间的象征营建秩序整合有着密切的关联,实践“俗文化”的基层民众,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根据自我判断所进行的自我陈述。傩是传统中国的“道”“理”等相对抽象的玄理论,经过乡土社会的士绅技术化的处理使之具体化,使其便于在庶民百姓中得到传播和理解。 第四章,柏堡傩的百年发展和变迁,体现出文化研究在现代中国带有功利性的色彩——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功利。农村建设应该是非功利性的,这促使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在急剧变迁的社会中,观念、信仰体系何以会在中国农村的乡土社会中顽强的存在?反思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在带着乡土气息的区域社会中的互相关系,有助于反思在现代理性思维动力刺激下形成的新的农村结构机制和发展。
万载傩舞音乐研究
作者:黄沁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传播 新傩 传承 傩舞音乐  开口傩 宗教 民俗 闭口傩 傩舞 傩面具 
描述:“傩”(Nuo)的出现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威力——一种神秘的征服自然,完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力量,与中国古代的雩祭、腊祭并列成为三大祭祀仪式,是祭祀活动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异,至今仍在贵州、江西、湖南、四川、安徽、云南、广西等省市的一些乡村流传。近几十年来,中国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地区傩班分赴各国表演,傩越来越多地被国外的研究者所关注,吸引了一大批以韩国、日本等汉文化圈国家为代表的专家和学者前来我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成果显著。 万载县傩舞是江西省傩舞原始生态保留较完整、较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一地方傩,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其本体艺术特征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万载傩舞自身独特的精神取向、表现形式并有着深远的价值意义,深受民众喜爱流传至今。在已有的对万载傩舞研究的文献资料中,人们较多地是对傩舞活动的源流始末、发展轨迹、舞蹈动作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较少对作为傩舞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伴奏音乐进行细致、系统的研究。事实上,我们无法忽视跳傩中那原始拙朴的唱腔、粗犷有力的乐器伴奏、热烈欢快的曲调等音乐表现,正是这些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烘托出跳傩的特殊气氛并配合傩舞表演把人们带入一个傩的世界。本课题基于笔者2004、2005年春节期间赴万载多个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艺人的表演进行现场拍摄和录音的基础上,依照观察法、调查法、总结法、比较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万载傩舞音乐进行收集、挖掘和整理,细致地分析其伴奏乐器、唱词、唱腔、节奏、曲式结构等音乐特征,并力求通过这些音乐特征的分析探索其蕴含的审美寓意和文化沉积;最后,笔者就傩舞音乐的价值、万载傩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淡谈自身的认识与思考。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