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爆竹习俗的起源和演变
作者:梁鹏飞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演变 爆竹 习俗 发展 
描述:本文梳理了爆竹从出现到现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以爆竹的文化内涵的转变为主线,厘清了爆竹习俗传承演变的历史。爆竹的发展以火药的出现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概从东汉末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驱邪仪式的爆竹习俗出现。第二阶段是隋唐时期,爆竹习俗的文化内涵发生第一次转变,具有了节日欢庆功能。第三阶段是宋元及其以后,火药出现,爆竹习俗的文化内涵发生重大转变,和现代爆竹的习俗已经基本相似。这其中火药的出现对爆竹的发展起着转折性的作用。以火药的发明为时间点,其前后的爆竹甚至截然不同。针对爆竹发展各个时期的具体问题,本文都一一做了探索,力求尽可能挖掘爆竹发展历史上的关键细节。对一些重要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爆竹是如何出现的,传说中火药爆竹先师李畋是否真的存在等等。总的来说,本文将爆竹习俗发展演变的脉络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对爆竹的历史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H.323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在联通网中的应用
作者:李畋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会议电视系统 中国联通 H.323协议 
描述:传统的会议电视系统是以H.320协议为基础构建的.随着H.323相关协议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使得IP网上的多媒体会议电视业务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展.利用H.323协议组建会议电视系统,是会议电视系统发展的方向.该文首先介绍了会议电视系统及其技术的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H.320
《道藏》音义研究
作者:杨荫冲  日期:2019-11-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道藏》 音義 語音史 文獻學 語言學 
描述:明《道藏》,包括《正统道藏》和《萬曆续道藏》兩部分,是我國现存规模最大、最爲完整的古代道經總集。《道藏》匯聚錄存了明末之前曆代道教主要经典及與之相關的諸子百家文献,以反映不同淵源與傳授系统的“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法编目,卷帙浩繁,内容龐雜。明代《道藏》在元《玄都寶藏》殘帙的基礎上编纂,保留了不少宋元版圖書,具有很高的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價值。自《道藏》成编迄今,對其關注經歷了傳統文献學领域到现代語言學的轉變。清代中葉,不少學者藉此讎校經籍、辑存佚文。近年來,學界開始利用《道藏》中保存的大量寶貴的語料资源進行語言學研究,不過大部局限於漢語辭彙的考察,偶有討論音释的論著,成果不多。因缺乏整體觀念,没能充分利用相關材料,研究成果顯得较爲零碎;加之研究手段和方法上的欠缺,结論的可靠性也受到影響。本文将《道藏》中的全部音義類著述視爲一個整體,從文献學和语言學角度切入,坚持歷時立體考察與共時平面描寫有機結合的原则,全面考察其文献、版本、释音等問题。文中共涉及音義之作43種453卷,释音14703條。施音年代早者始自漢晋,晚者迄於明末,而以宋元爲多,横跨漢語語音史上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释音具備隨文施注、集中於卷尾或書後、單行成篇三種方式。形式、内容均踳驳繁富。由於《道藏》音義來源蕪雜,缺乏统一體例,在材料處理上需要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以期最大限度挖掘語料所蕴含的價值。各篇大體遵循版本梳理、文献校勘、語音分析相次的行文思路。爲了確保數據準確,首先必须對音释材料作甄别、校勘,涉及版本考證和正訛補闕兩项内容。我们通過檢核史志書目,來清查版本系统的存佚、渊源和遞嬗關係。在此基礎上,選取参照本進行讎校,正論補闕;若無他本可用,則慿常理、體例來判断。在語音方面,注意對音切源流和屬性的辨析。古來文士爲經傳作音,受存雅求正的正音思想和存古觀念的束缚,往往依傍韻書或承龕同書的前人施音,同時也掺雜有時音成分,所以在共時平面的音注中常疊置著多層次的歷時音讀。本文均據韻書或前人音義比證,釐定其承襲關係,避免把異時釋音視爲共時産物,區分音切的不同來源,作爲進一步數據處理的基礎。經分析可知,共時平面的释音并非同質,大體可分爲兩類:因音以明義的单纯性注音和以音注形式承擔某些訓詁功能的假性注音。它们有功能和目的上的區别,二者性質殊異。我们以韻書作参照系,對剝離出的真值注音逐一参驗比勘,就释音用字顯示出的聲韻調類别上的異同,分析其在語音演變上的意義。本文結構是根據音義文献的整體特點來安排的,在维持道經七部舊规的同時,参考同一經籍作音人及音注數之多寡、時序先後等因素综合排比。第三至第六章分别爲《老子》、《莊子》、《列子》、《度人經》音義,第一、二章爲除前四書之外的三洞類和四輔類、《續道藏》音義。因四部經與其他各書體例懸隔,故各自單獨成章。通過對《道藏》音義的全面考察,我们得到如下一些主要認識:1.《道藏》音義的産生没一個明確原则作指導,雜出眾手,體例非一,是不同時期釋音的總匯,這決定了其特點必然是多樣性的。總體上看,它没有儒典音義徵引繁富、株守師說的風格,也缺少佛典音義詳引字書、韻書以规範用字及讀音的意識,而是在注音及释語方面皆呈现明顯的省簡倾向,方便一般非研究性的經義诠释和宗教誦習活動。2.《道藏》音義文献有很高的版本校勘和辑佚價值。在本文討論的43種音義著作中,16種僅見存於《道藏》,5種以藏本爲早出。輯采佚文涉及文籍56種,其中小學類13種。尤爲重要者如:唐史崇玄《一切道经音義》,北宋李畋《老子音解》,南宋林東《老子音释》。其他如:陳景元《南華真经章句音義》備載9家《莊子》版本異文;彭耜《道德真經集注释文》臚列7家《老子》注疏的巽同。文中均分門别類,詳加輯錄,可爲现代老學、莊學研究提供不同的文本解讀。3.從理論上講,现代辭書的编纂在書證舉例上盡可能以始見之書爲宜,而實際上由於各種原因很難完全達到這個要求。《道藏》音義不但可爲或缺少或晚出的引證提供用例,而且在字頭和詞條收錄、音讀標注、義項詮釋等方面也能起到補苴作用。4.漢語音系的格局從上古到现代經歷了重大變化。《道藏》音義中古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段的材料顯示,聲韻調的分合流變大體上以由繁趨简、自博返約爲主線,這可能與漢語構詞方式的轉换有某種關連。漢語派生新詞的方式,由六朝時改變語音要素的音變構詞爲主逐步轉變爲以不同語素相结合的合成構詞方式。隨著以音素區分词義的重要性減弱,漢語語音系统向簡化方向發展,因而聲韻類别的數量呈现出先擴張而後缩減之態勢。5.《道藏》中不同音義的數據表明,在重唇音輕唇化過程中,以幫滂並三母爲一系、明母爲一系,在演變過程中没有保持同步。本文從音理角度做出分析:雙唇鼻音的特點使其在维持發音的稳定性方面比塞音更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因而在同部位塞音發生某種音變時,雙唇鼻音顯示出滞後的情形,即與明母相拼合的音節结構相對而言都比较牢固。6.傳統漢語語音史是以“三點一線式”或“九點一線式”框架描寫和建構的。《詩經》、《切韻》、《中原音韻》被視作上古、中古、近代漢語語音的代表,“三點”之間是直線關係。“九點一線式”是前者的细化。這種單線程的發展模式忽略了漢語語音發展的時空差異。本文音切數據所显示出來的多樣性特點表明,不同時期纷繁叢雜的語音演變现象和同一時期方言殊異的語音事實,在傳統的語音發展史框架裏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释。《道藏》音義材料的分析结果,爲充分描寫語音演變展示了不同的維度,對漢語語音史多線程發展模式的確立也是一個有力輔證。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