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在萍乡建立“傩”文化馆的思考
作者:彭云秋  召开年:2019
描述:萍乡地处赣西,俗称“吴头楚尾”,三国宝鼎年间立县。历年民风古朴,“傩”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傩舞、傩庙、傩面具俱全,兼容佛道两教,民俗医术为一体,可谓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因此必须重视和研究萍乡“傩”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傩面具造型艺术初探
作者:张安健  召开年:2019
描述: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经历了近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利衍化,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人的思想、智慧、审美意识已经融化在傩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通过这些古朴原始的傩活动, 不难看出这种远古的宗教文化所透出的一种民族文化传承下来的艺术精神。这种夹杂着巫、儒、道、释的宗教文化混合体,在黔东这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暨云南澄江县建馆的建议
作者:庹修明  召开年:2019 关键词:博物馆 开发 傩戏 保护 傩面具 
描述: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傩戏傩面具,是民族民间艺术多因子的复合体。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在中国傩文化中最具学术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当前社会大变迁、经济大转型之际,傩文化正面临随风而逝的挑战,再不抢救、保护、创新,就永远都来不及了。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主题博物馆,条件已经成熟,机不可失。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在云南澄江县建馆提出十项建议。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
作者:庹修明  召开年:2019
描述:傩(nuo)是中国古代驱逐疫鬼的宗教仪式,滥觞于史前, 盛行于商周。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渊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戏剧。傩戏形成的准确年代已不可
一个土家“端公”和他的傩仪面具
作者:罗彬  召开年:2019 关键词:端公 土家族 民间艺术 资源转换 傩面具 
描述:许多在过去民俗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己进入了被保护的行列,而对于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着发展活力的某些文化现象,则因为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处于"保护-发展"的两难困境。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跟踪调查一位土家傩仪艺人,观察他在不同时期如何运用自身资源并不断开发转换的过程,以此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在新的时期,简单要求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保持原汁原味是不合情理的,继承传
浅议傩戏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与革新
作者:覃敬念  召开年:2019 关键词:宗教基因 流布与革新 傩戏 
描述:傩,被人称为中国文化的千古之谜。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经许多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领域学者多年的深入研究,巫傩已不再神秘,成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自从1985年新华社向国外发布的关于思南文化局发掘古傩的报道。1986年安顺地戏代表团在法国巴黎的艺术表演以及1987年贵州民委在京举办的傩面展览后,艺术家们便被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戏的精湛表演艺术和千姿百态的傩面具所深深吸引。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地戏的迎客观光活动,凸现民族文化魅力,这应是树立贵州省旅游民族文化品牌的致胜法宝之一。近年来,安顺地戏、铜仁傩堂戏、福泉阳戏、荔波傩戏等渐已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些戏种虽然蕴藏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原始内涵,但形式古老、内容简捷、艺术感染力的现实性不足,使得很多游客看了以后,难以有悠长的回味。故而,傩戏为适应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继承发展中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很有不必要的。
黔东北傩面具与安顺地戏面具的异同
作者:唐发勇  召开年:2019
描述:傩堂戏和地戏都源于远古时代的傩祭、傩仪,两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表演程式和剧目内容。只不过是傩堂戏来自民间百姓傩,地戏来源于军傩罢了。两者的来源有所不同,但两者演出时都必须戴面具进行,这主要是由两者的演出程式及内容、剧目所决定的。鉴此,本文在分析两者面具差异之前,有必要对两者的演出程式、剧目作一简单的介绍。
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的保护、创新与传承
作者:庹修明  召开年:2019
描述: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的保护、创新与传承
土家族傩面具与色彩初探
作者:喻玥  召开年:2019 关键词:色彩 傩戏 傩面具 
描述:傩面具是古老的巫术祭祀的形式道具,是土家族群在进行傩戏时使用的一种假面具。傩面具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夸张朴拙、色彩浓烈,其厚重的颜色、粗犷的风格是民间彩绘艺术中具有鲜明个性的表现形式。探讨研究傩面具中颜色配伍方法与色彩语境的形式审美价值,对现代设计色彩应用具有借鉴启迪的意义。
上页 1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